不知大家有沒有記賬的小習慣呢?除了方便回顧過去大小日子,更重要是訂下新目標努力實踐。以下這幾個小習慣,相信有助掃走不少婦科煩惱!
一、留意來經狀態
簡單記錄每次來經日數及流量,因經量多寡能反映女士健康。以往曾有傳言指經血量多有利體內「排毒」,這說法並無醫學根據。事實上,若發現經期超過7天、血塊增多等異常情況,又或出現缺鐵性貧血症狀(例如頭暈、面色蒼白),也有可能跟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等有關。反之,來經稀疏,甚至出現「四季經」,或因多囊卵巢綜合症、內分泌失調引起。若對症狀存疑,宜進行盆腔超聲波檢查找出病因。
二、關注私密處感染
逾半女性曾經歷最少一次婦科感染,最常見有尿道炎及膀胱炎。當免疫力降低時,一旦有細菌(如大腸桿菌)入侵尿道,容易造成感染。其次有念珠菌陰道炎,由於陰道內的乳酸桿菌減少,使酸鹼度失衡,以致念珠菌等致病菌有機可乘,造成陰道感染。
日常穿着鬆身透氣衣物和內褲,勤換護墊及衞生巾,減低私密部位的細菌滋生。另外,培養每天飲用充足水份、切勿養成憋尿習慣,外出如廁可先自行消毒,有助預防泌尿道炎症。據研究顯示,補充含有乳酸桿菌的益生菌,有效恢復陰道菌叢平衡,增強免疫力,同時改善腸道健康,減少便秘。
三、定期婦科檢查
建議25歲或以上婦女,把乳房及盆腔超聲波檢查列入每年恒常體檢習慣,尤其乳癌已超越大腸癌成為本港第二常見癌症!年滿40歲或以上,宜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造影檢查;而曾有性經驗的女士,應每一至三年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
作者為婦產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