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Info

移民港人回流醫病公院有壓力

本港經歷多次移民潮,在海外定居者數以百萬計。因港府不會剝奪其永久性居民身份,移民港人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證,隨時可返港接受公營醫療,勢增負擔。消息人士指,留意到有「回流醫病」趨勢,不少涉癌症等重病。私營業界指,相關現象持續多時,部分返港者在私院作前期治療後,會再轉介回公營醫院。有立法會議員認同,未來有需要作大數據分析,識別程度有多嚴重,避免本港資源遭濫用。

「轉移性去勢治療無效前列腺癌」 藥物新方案 延續治療之路

不幸患上轉移性前列腺癌,一般可透過荷爾蒙治療抑制男性荷爾蒙,以控制病情。但隨著時間過去,不少病人會漸漸對治療產生抗藥性,並轉化成「轉移性去勢治療無效前列腺癌」(mCRPC),代表荷爾蒙治療已經失效。隨著醫藥技術發展,現時有新藥可治療這類有基因突變的前列腺癌病人,藥物的副作用亦較化療少,為病人帶來延續治療路途的新希望。

中端自願醫保比較2023(定期更新)

看完這篇文章,讀者應可以掌握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中端自願醫保,若本身是顧問,當客戶拿來某保險公司資料,可以快速對照看看有沒有其他醫保計劃類同,方便做比較;如果本身是準客戶,以下資料可以方便在花多眼亂的保險公司中找到合適自己醫療保險。

港大醫學院首創「先縮後除」配以活肝移植|根治末期肝癌成全球先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癌症醫學中心臨床腫瘤學系團隊於今年年初發表全球首創的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為多位原本不適合接受手術的中晚期肝癌病人提供可以根治的機會。其中一位四期肝癌病人接受「先縮後除」治療後轉化為一期,並成功完成活肝移植,成為世界首例;團隊亦將此綜合治療方案應用在年長病人身上,成功切除腫瘤。活肝移植個案已於今年在亞洲移植學會的學術會議上發表,隨後刊登在世界知名的期刊《肝癌》

中大研究顯示香港人雖長壽但老年殘疾問題嚴重 地區間存在顯著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和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進行了一項研究,評估香港65歲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和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在2007年至2020年間的變化,了解地區及社會經濟差距所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香港人雖然長壽,但長者在離世前伴隨殘疾的時間大幅增加。此外,全港18區長者的平均預期壽命和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均存在明顯的社會經濟差異。研究詳情已在《刺針》旗下的國際醫學期刊《刺針區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上發表。

世界肺癌關注月|帶你認識晚期肺癌病人新選擇:免疫治療

11月是「世界肺癌關注月」,提醒大眾關注這個新症數字持續上升的「頭號殺手」。講到使用藥物治療肺癌的方法,以化療和標靶治療最為人熟悉,當病人沒有適用的標靶藥時,有人甚至會認為化療便是唯一的選擇。今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就為大家介紹,肺癌病人其實還可以選擇進行免疫治療,有晚期病人接受混合治療後成功控制病情,可經常與家人外遊渡假。

前列腺癌年輕化 不足五十歲病發 機械臂微創手術 精準除癌大減後遺症風險

恍如隱形殺手的前列腺癌,既是香港第四大常見癌症,也出現年輕化趨勢。有患者僅得四十多歲已中招,五十五歲發病亦非罕見,處於人生黃金期卻要面對傳統治療,有可能引致排尿及性功能受損等後遺症,心情難免忐忑。幸而若能及早發現腫瘤,近年常見的機械臂微創手術,既能夠精準切除前列腺癌,更可以大幅減低失禁及勃起障礙的風險,讓男士渡過癌關,繼續活得精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