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隱形殺手的前列腺癌,既是香港第四大常見癌症,也出現年輕化趨勢。有患者僅得四十多歲已中招,五十五歲發病亦非罕見,處於人生黃金期卻要面對傳統治療,有可能引致排尿及性功能受損等後遺症,心情難免忐忑。幸而若能及早發現腫瘤,近年常見的機械臂微創手術,既能夠精準切除前列腺癌,更可以大幅減低失禁及勃起障礙的風險,讓男士渡過癌關,繼續活得精采。
鎦-177-PSMA治療 : 你可能想知道的幾件事
和信醫院自2022年8月份開始了台灣第一例的鎦-177(Lu-177)-PSMA治療至今,已有十位病人陸續接受治療,加上自2018年底起轉介至新加坡治療至今共累計的8位病人,已經對Lu-177-PSMA治療具有相當程度的實戰經驗。從研究報告到真實世界,病人的樣態是大大的不同,因此治療過程中常常需要因為病人的實際病情做計劃的調整,不像研究報告簡化後的結論一樣簡單。
子宮內膜癌新療法 延長五成存活期
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2020年子宮內膜癌新增1,186宗,按年上升約3.4%。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出,過往患晚期子宮內膜癌的病人接受化療成效較差,新型聯合標靶免疫治療則有助延長存活期,惟該治療每月費用達5位數字。另外,有關治療也未納入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有慈善基金促請當局加快將相關治療納入藥物名冊,亦可將其加入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範圍,減少病人負擔。
中大研血液內中性粒細胞具抗癌力 成果有望轉化新免疫療法
【on.cc東網專訊】肺癌是本港癌症個案的頭號殺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血液中最豐富的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在肺癌中擔當重要角色。團隊成功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大幅提升人類中性粒細胞在腫瘤中的抗癌能力,在實驗小鼠身上已證實中性粒細胞作為新一代抗癌免疫療法的臨床潛力,有望突破現有療法的障礙。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且連帶腫瘤附近健康的肺部組織一併切除。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此治療方案乃全球首創,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不能透過手術切除的中期肝癌,通過這綜合治療方案,能令接近五成肝癌病人達至腫瘤「先縮後除」(下稱「START-FIT」)的根治效果。
估計香港認知障礙患者達10萬!人工智能如何偵測早期病患?
香港的認知障礙症患者為數不少,估計多達十萬人,數量更按年上升,預計到2039年,60歲及以上患者將飆升至逾33萬。認知障礙症患者雖以長者為主,但這並不是長者獨有的疾病,中大早於2016年進行研究,發現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58歲,而最年輕的患者發病時則只有38歲,所以任何人士對此疾病都不能掉以輕心。
mRNA技術|BioNTech創辦人料2030年癌症疫苗面世 聲稱試驗取得多項突破
在全球疫情推使之下,疫苗公司以意料不到的方式帶來科技突破,BioNTech日前對外宣稱,預計在未來10年,癌症病人有機會獲得疫苗,當中有賴mRNA技術取得突破。
浸大科學家研發多功能化合物治療阿茲海默症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名為F-SLOH的多功能有機化合物,具備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潛力。研究團隊發現,該化合物能抑制大腦神經細胞的澱粉樣蛋白β(Aβ)聚積,並降低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及神經炎症,可改善阿茲海默症的病理特徵,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Redox Biology》。
中大與國際團隊領導肺癌研究 證實Lorlatinib可成為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莫樹錦教授與國際肺癌專家團隊早前針對帶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變異」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進行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發現不論病人是否存在腦轉移,第三代ALK抑制劑「Lorlatinib」具潛力成為一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