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新冠、流感病毒等夾擊,不少人接連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長時間受鼻水鼻塞困擾。當鼻腔及鼻竇長時間受病毒或細菌感染,會導致慢性鼻竇發炎。慢性鼻竇炎病人會持續鼻塞、面痛,部分患者因鼻黏膜增生長出鼻瘜肉,引發鼻水倒流兼喪失嗅覺。(編者按: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鼻竇炎及鼻瘜肉若延誤治療,病人除鼻塞、鼻涕倒流、嗅覺受損、面痛及頭痛外,鼻瘜肉更會阻塞鼻竇出口,鼻竇炎和鼻瘜肉相互影響,令上呼吸道阻塞,嚴重可致睡眠窒息……)
大腸癌七大症狀
根據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公布的數字,2021年大腸癌的新症確診數字仍排行第二,而且數目比2020年明顯上升。當然,上升原因除了關乎飲食、生活習慣,也可能由於愈來愈多人參與政府提供的篩查計劃,或自行找醫生做篩查,因而發現更多大腸癌個案。
「轉移性去勢治療無效前列腺癌」 藥物新方案 延續治療之路
不幸患上轉移性前列腺癌,一般可透過荷爾蒙治療抑制男性荷爾蒙,以控制病情。但隨著時間過去,不少病人會漸漸對治療產生抗藥性,並轉化成「轉移性去勢治療無效前列腺癌」(mCRPC),代表荷爾蒙治療已經失效。隨著醫藥技術發展,現時有新藥可治療這類有基因突變的前列腺癌病人,藥物的副作用亦較化療少,為病人帶來延續治療路途的新希望。
世界肺癌關注月|帶你認識晚期肺癌病人新選擇:免疫治療
11月是「世界肺癌關注月」,提醒大眾關注這個新症數字持續上升的「頭號殺手」。講到使用藥物治療肺癌的方法,以化療和標靶治療最為人熟悉,當病人沒有適用的標靶藥時,有人甚至會認為化療便是唯一的選擇。今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就為大家介紹,肺癌病人其實還可以選擇進行免疫治療,有晚期病人接受混合治療後成功控制病情,可經常與家人外遊渡假。
前列腺癌年輕化 不足五十歲病發 機械臂微創手術 精準除癌大減後遺症風險
恍如隱形殺手的前列腺癌,既是香港第四大常見癌症,也出現年輕化趨勢。有患者僅得四十多歲已中招,五十五歲發病亦非罕見,處於人生黃金期卻要面對傳統治療,有可能引致排尿及性功能受損等後遺症,心情難免忐忑。幸而若能及早發現腫瘤,近年常見的機械臂微創手術,既能夠精準切除前列腺癌,更可以大幅減低失禁及勃起障礙的風險,讓男士渡過癌關,繼續活得精采。
守護子宮防三害
筆者感到欣慰,每年的「粉紅十月」宣傳,成功讓大眾更關注乳房健康。不過,另一個重要婦科話題──子宮健康,往往較易被人忽略。年輕女士每次來經感到經痛,多以為是小問題服止痛藥了事,惟若經痛太劇烈應盡快求診,較常見的成因或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朱古力瘤」有關。此症好發於30至40歲、未婚或未曾分娩的女性,由於子宮內膜異位會引起黏連,讓卵子未能順利受精,因而降低受孕機會。如朱古力瘤體積較小,可先採用荷爾蒙藥物治療控制病情;如朱古力瘤體積較大,則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割痔瘡|13間私院收費中位數比較 外科醫生詳解手術內容
不少都市人飽受痔瘡困擾,大便不暢,肛門劇痛等令人坐立不安的表現,均非常折磨人。外科專科醫生指,痔瘡若發展至第三、四期,可能會「整顆出咗來,收唔返入去」,患者便會劇痛難耐,必須進行手術切除。醫生亦提醒,手術後,一般7至10年都不會復發,但若病人不改善生活習慣﹑如廁及飲食等習慣,仍會再復發,「痔」日可待。
留意不良姿勢 有助減緩退化性膝關節炎
經常郁動的膝關節,因體重、傷患、不良姿勢或長期勞損,日積月累引起不同程度耗損,形成退化性膝關節炎,令患者無法正常運動,連步行亦會受限制,影響日常生活
飛蚊症迷思
「鍾醫生,我由尋日開始見到有一點點喺眼前飄飄吓,究竟係咪有飛蚊症啊?」
驗出脂肪肝!怎麼辦:脂肪肝的成因和治療
過多脂肪囤積在皮膚下,叫肥胖;囤積在肝細胞,叫脂肪肝。肝肥人肥,十分相似。驗出脂肪肝,和發現腰圍膨脹一樣。開始時,通常是用「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