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兩間大學醫學院引入新儀器,利用超聲波碎化肝癌細胞瘤,是亞洲首個地方使用這種新科技。港大醫學院臨床外科教授陳智仁指出,新科技不會留下傷口或疤痕,每次進行五分鐘治療,一次就可以百分百殺滅腫瘤內的癌細胞,病人康復時間快,即日或住院一至兩天便可出院。
今次儀器是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贈,年屆 96 歲的李嘉誠通過視像方式「現身」記者會,他連說數聲早晨後,加了一句「真係不可思議」,然後就匆匆告別。李嘉誠看來仍然十分精神,中氣未減。
本港兩間大學醫學院引入新儀器,利用超聲波碎化肝癌細胞瘤,是亞洲首個地方使用這種新科技。港大醫學院臨床外科教授陳智仁指出,新科技不會留下傷口或疤痕,每次進行五分鐘治療,一次就可以百分百殺滅腫瘤內的癌細胞,病人康復時間快,即日或住院一至兩天便可出院。
今次儀器是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贈,年屆 96 歲的李嘉誠通過視像方式「現身」記者會,他連說數聲早晨後,加了一句「真係不可思議」,然後就匆匆告別。李嘉誠看來仍然十分精神,中氣未減。
來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轄下的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英文簡稱「CTSCB」)科研團隊首創幹細胞平台,以助快速發現抗衰老分子。團隊利用港大專利技術擴展潛能幹細胞(EPSCs),成功將人類細胞分離成EPSCs,繼而分化成在懷孕期中胎盤滋養層內找到的年輕細胞,稱為人類滋養層幹細胞(hTSCs)。這些細胞的自然發育,模擬了人類衰老過程,由此開發新型體外細胞平台以分析抗衰老分子。這項發明拓展研究和理解衰老機制的新領域,並獲得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小編翻查網上資料,發現不少乙肝的話題,環繞「乙肝帶菌者」該如何治療,以及生活上有甚麼地方要注意。
在解答之前,先釐清一個基本概念: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與細菌無關,所以患者不是「帶菌者」,稱為「帶病毒者」才恰當。
有很多人恐懼腰椎手術,以為一動手術便影響整個人的主陣,會有無限的影響,很多時都忍着痛,結果病情日趨嚴重。
胃癌是香港第6大癌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常出現於人體口腔、上呼吸道等的咽峽炎鏈球菌,進入胃部後可引致胃癌,研究結果已於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表示,根據以往研究,若感染幽門螺旋菌,胃癌風險增加2至3倍;而在老鼠實驗初步發現,若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估計風險再加倍,即屬沒有驗出兩種細菌的4至6倍。他強調「病從口入」,現階段對一般市民而言,最重要是保持口腔衛生。
腦癇症是香港第四常見的腦科病症,但不少人對腦癇這個名稱仍然陌生。有患此病者難以啟齒,缺乏溝通之下,當有不同程度的發作,身邊的人會對患者產生誤解。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全球大概有5000萬人患有腦癇症。
【明報專訊】受新冠、流感病毒等夾擊,不少人接連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長時間受鼻水鼻塞困擾。當鼻腔及鼻竇長時間受病毒或細菌感染,會導致慢性鼻竇發炎。慢性鼻竇炎病人會持續鼻塞、面痛,部分患者因鼻黏膜增生長出鼻瘜肉,引發鼻水倒流兼喪失嗅覺。(編者按: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鼻竇炎及鼻瘜肉若延誤治療,病人除鼻塞、鼻涕倒流、嗅覺受損、面痛及頭痛外,鼻瘜肉更會阻塞鼻竇出口,鼻竇炎和鼻瘜肉相互影響,令上呼吸道阻塞,嚴重可致睡眠窒息……)
根據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公布的數字,2021年大腸癌的新症確診數字仍排行第二,而且數目比2020年明顯上升。當然,上升原因除了關乎飲食、生活習慣,也可能由於愈來愈多人參與政府提供的篩查計劃,或自行找醫生做篩查,因而發現更多大腸癌個案。
不幸患上轉移性前列腺癌,一般可透過荷爾蒙治療抑制男性荷爾蒙,以控制病情。但隨著時間過去,不少病人會漸漸對治療產生抗藥性,並轉化成「轉移性去勢治療無效前列腺癌」(mCRPC),代表荷爾蒙治療已經失效。隨著醫藥技術發展,現時有新藥可治療這類有基因突變的前列腺癌病人,藥物的副作用亦較化療少,為病人帶來延續治療路途的新希望。
11月是「世界肺癌關注月」,提醒大眾關注這個新症數字持續上升的「頭號殺手」。講到使用藥物治療肺癌的方法,以化療和標靶治療最為人熟悉,當病人沒有適用的標靶藥時,有人甚至會認為化療便是唯一的選擇。今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就為大家介紹,肺癌病人其實還可以選擇進行免疫治療,有晚期病人接受混合治療後成功控制病情,可經常與家人外遊渡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