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在香港不但是最常見的癌症,更由於死亡數字最高而顯得嚴重。2020年,男女整體的發病數字超過5,400宗,死亡數字超過3,900宗。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剛公佈第一期免費肺癌篩查計劃的結果,對於肺癌病人來說,甚麼時候接受治療非常重要,如果在無病徵的早期情況下發現肺癌,並通過手術治理,根治的機會很高。
不同癌症期數治療方案(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
前篇文章分享了腸癌、胃癌、乳癌不同期數的治療方案及存活率資料,今次分享餘下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給讀者參考。不同期數的治療方案和患者的歲數、體質、腫瘤大小而有所不同,所以詳情應以醫生專業判斷為主。
不同期數癌症治療方案(續)大腸癌、胃癌、乳癌
乳癌的5年存活率最高,但最可惜的是就算0期,也有可能要進行乳房切除術,同時有可能要好早接受化療;存活率若是晚期,胃癌最低。
不同期數癌症治療方法
不同癌症期數的治療方法,在文章內容簡單而清晰分享重點,包括大腸癌、腸癌、乳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
肺癌風險評估
今期和大家討論用低劑量電腦掃描做肺癌篩選。大腸隨着人的年紀增長,會出現腸瘜肉,愈大愈有機會變成腸癌。而肺部不會生瘜肉,只會生結節(Nodule)。
綠茵醫道:胃腸道間質瘤是良還是惡?
胃腸道間質瘤(GIST)是一種發生在消化道的腫瘤,可出現於食道、胃、大腸、小腸、闌尾,以至十二指腸。較小型的胃腸道間質瘤通常沒有症狀,一般是檢查時偶然發現,有時甚至毋須治療,令人以為它是良性腫瘤,但實際上它有轉移的可能,無論體積大小,都應歸類為癌症。
幽門螺旋桿菌(一)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能夠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的細菌,亦是至今唯一一種已知的胃部細菌。大部分感染者並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不過若欠缺適當處理,它有機會引發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
善用癌症指數防癌
近年常聽到當有某些症狀求醫時,醫生會建議驗一驗「癌症指數」,這些指數其實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當身體裏面有腫瘤,會過量地分泌一些蛋白質,而醫生就利用這些蛋白質的水平,評估病人患癌的機會和接受治療之後的效果,以及之後的病情跟進等等,都可以借助這些癌症指數。
私家醫院常見手術收費2022
自政府引入先導計劃後,目的旨在增加私家醫院醫療收費透明度,防止出現濫收費情況。各私家醫院也在按接本身接收患者病症,把常見手術收費在網站上刊載,方便公眾人士參考查閱。
【醫保連線】大腸瘜肉及腸癌
近年照腸鏡普及,很多在照腸鏡時也有發現瘜肉,部份瘜內可引致癌變,同當發理瘜肉後投保醫療保險,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那類型瘜肉在投保過程中會被保公司拒保,有興趣讀者可以觀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