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Info

心程良藥:「通波仔」的疑惑(上) – 高耀鈞

冠心病越來越普及,亦有年輕化的趨勢,需要接受「通波仔」的病人也越來越多。「通波仔」的正式名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簡稱PCI),效果是把收窄的心血管擴張,令血液供應暢順。

新藥治肝癌腫瘤縮半

肝癌在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中位列第5,惟因初期病徵不明顯,病人發現時往往已屆中晚期而需進行標靶治療。過往唯一用於一綫治療的肝癌標靶藥於2008年面世後,再有新藥推出,功效雖勝舊藥但藥費高昂,每月需付2萬至3萬元,幸關愛基金現將新標靶藥納於資助範圍內,以免經濟困難者「有藥無錢醫」。

【有片】冠大流行咳兩聲怕中招 發燒驗病毒定抗體?

新冠肺炎疫情未止,人人自危。

一旦出現輕微發燒或上呼吸道不適,難免會擔心「中招」。新冠肺炎的徵狀與上呼吸道感染非常相似。痰咳不是新冠肺炎、乾咳才是高危?喉嚨痛是否中招?發燒了,是否要立即接受病毒測試?

「植入心臟起搏器前後 患者最關心的10個問題」

心臟就像人體發電機,正常情況下會自行「發電」令心肌收縮跳動,但當心臟發電失效或傳送出現障礙,心跳就會變慢,需植入心臟起搏器,確保血液供氧到全身各器官組織。心臟科專科醫生、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偉光醫生直言,雖然心臟起搏器面世超過60年,但不少病人對植入心臟起搏器仍有疑慮及誤解,故希望透過簡單的Q&A,加深病人對心臟起搏器的了解,安心植入心臟起搏器,讓心跳回復正常。

【乳癌救星】免疫治療、基因檢測 助七成患者免除做化療之苦

治療乳癌的方法有很多種,當中以化療副作用最多,最叫人害怕,因此對於乳癌者而言,可以免除化療,已是不幸中之大幸。隨着精準醫療的發展,乳癌在檢測及治療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包括有腫瘤基因組檢測、免疫治療、標靶治療及3D乳房造影檢查等。有乳癌患者因接受腫瘤基因檢測,發現復發指數低而不用接受化療,直呼「好開心,放下心頭大石。」

【抗癌曙光】免疫療法最新突破,癌細胞完全消失成全球首例!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名工程師,Judy Perkins,在2003被確診患上乳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本以為已經痊癒。可惜在10年後,2013年一次覆診中發現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至她的全身,肝臟更長出網球般大的腫瘤,情況相當嚴重,當時醫生更斷言,Judy大概只剩三個月壽命。但在接受過繼T細胞療法(Adoptive Cell Transfer),情況出現了大逆轉。

Scroll to top